中国古代设计思想为什么还能润养现代人的头脑和生活?其强大的生命力根源是什么?当下的设计师、文创人们又应该如何看待古圣先贤对设计的思辨,以及“天人合一”“不与物交”等依然时尚、流行的设计关键词? ——编者
Y椅是丹麦设计巨匠、“椅子大师”汉斯·瓦格纳(Hans Wegner)最得意的作品之一,诞生几十年后多次被复刻,仍然行销全球,在世界各地的咖啡厅、餐厅以及人们的家中,你仍能时不时发现它的身影。
实际上,Y椅轻盈优美、去繁就简的外形正是取材于中国明式家具。在当代设计之中,被视为中国古典家居发展高峰的明式家具影响力不小,不只是汉斯·瓦格纳对其青睐有加,各路设计师也不断从中汲取养料。而这只是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对全球设计、当代设计影响的一个缩影。
邵琦教授认为:“连绵数千年而未曾间断的中国文明的基础是同样连绵数千年而未曾间断的造物设计,其间凝结的造物设计思想,不仅指导了过去的造物设计,构筑了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石,同样,也对当今的造物设计有着现实有效的启示。”
强大的生命力
在于依循生活原本的希望
用邵琦的话来说,要揭开中国古代设计及其思想至今仍然活力无穷的奥秘,首先就应该弄清楚什么是设计。对于设计,各派研究者都有相关解释。邵琦教授则认为:如果可以把文明大体分为文化和器物两大部分,那么与“器物”对应的概念就是“器”,与文化对应的就是“道”。而设计大抵可以看作是文化(“道”)与造物(“器”)的联结部。“联结器物与文化的是设计,联结生活与自然的是设计思想。”设计这一兼有性,使其具有推倒门墙,打通隔阂,沟通“道”与“器”的独特地位。
和西方古代设计为宗教服务、为神造物的理念不同,中国古代的每一件器物设计,或者说“人工物”的创造都以人们的生活希望作为出发点,作为原初动机。“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时代的物品,虽然因为使用者的不同社会等级,在装饰纹样、做工、规制、规模等方面有所区分,但从基本结构上来说,这些物件都差不多,反映的是有序社会中人们日常生活的真实风貌。”
现代设计师常说的一句话是,不要为设计而设计,要为生活而设计,能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设计才是好设计。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古代设计思想与现代一脉相承。近年来,一些被设计界津津乐道的“新”理念,如绿色设计、可持续设计、可循环设计、环保设计、人性化设计以及营销设计,虽然因为技术的发展,与其相连的设计手法与技术或许在古今之间有着天壤之别,但在设计思想上却呈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一以贯之”。
“设计这一概念是近代以来才逐渐盛行起来的,但人类行为的发生与实施却不是以概念的形成为发端的。”邵琦表示,从中国古代设计的遗存物品来看,无一不蕴含着人们最原本的生活希望。“中国古代设计受气候、地域、经济、政治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最终呈现的是在有限制的环境、语境下让生活最合理、最舒适的样子。”正是这种根植于生活、依循人们对生活的希望的理念,使得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也使得中华设计思想对外来的造物文化、思想有一种强大的“拿来主义”的融合、同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