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断深拓首发经济的内涵,到为上海品牌强力“打CALL”,两者之间并非互相孤立。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不仅仅需要国际品牌的首发、首展、首秀,更离不开本土品牌的产业支撑度。上海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迈进的同时,如何挖掘、打造引领性本土品牌,特别在新产品研发、新技术应用、新工艺生产、国际市场拓展等维度构建品牌体系,是这座城市首发经济得以更长远、健康发展的关键。
“我们不甘愿做供应商背后的一串编码,我们希望走到台前”
“外转内”品牌是一座金矿
在今年 “五五购物节”中,一批充满生命力的上海品牌,被市商务委“默默记在小本子上”。
比如,在5月10日崇明区副区长吴召忠的直播带货中,一款名为“喜时”的崇明本土品牌,一口气创下55万元的销售额。这个品牌的主营业务是卖锅,颜值、品质俱佳,是2021年第十届中国花博会品牌服务商,更是迪拜世博会中国馆宴会厅指定厨具供应商,……不过,在此之前,这个上海品牌很少出现在大众视线中。
“一些闪光的细节,需要在‘五五购物节’的沉淀中,慢慢挖掘它的价值。”市商务委商贸处一位负责人如是说。
原来,“喜时”品牌所属的上海冠华不锈钢制品股份有限公司,长期从事外贸生意,是不少国际知名畅销锅具品牌的“幕后功臣”。今年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冠华公司的外贸额一度跌至零,企业情急之下拿出十年前注册的自主品牌“喜时”,算是在内贸市场“新手上路”。但由于企业深藏在崇明区的西北角,一时之间不知如何做推广。用喜时创始人、董事长黄华峰的话说,“外贸和内贸,完全是两条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