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方言差异 碰撞出拍戏趣事
《山海情》是国家广电总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电视剧展播剧目,故事讲述在国家政策号召、福建对口帮扶下,西海固移民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将飞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
作为讲述扶贫攻坚历程的现实题材剧,《山海情》具有很强的年代感和地域特色。为了让演员充分感受故事中的氛围,剧组自开拍便扎根宁夏,感受当地人的衣食住行和文化特色。剧中,来自福建的干部到西海固支援,黄轩回忆说,在拍摄时,两地方言的差异就迸发出了不少笑点。
福建话将“人”读成“lang”(音译),有句发生在火车上的台词是“不知道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人,还有人偷我的东西”,用福建话来讲,就引起了外地人的误会。
“不知道怎么会有这么多的lang,还有lang偷我的东西。”拍摄时,黄轩和其他演员就很纳闷:哪来的狼?狼会在火车上?回忆起这些,黄轩至今还觉得很有意思,“就是这种方言与方言之间的差异,在现场碰撞出了很多好玩的事。”
《山海情》播出后,黄轩饰演的马得福的口音也成了很多观众热议的话题。作为甘肃人,黄轩的兰州话其实和剧中角色的当地方言还有几分相似,只是有着不一样的语调,相比剧中演员们因为台词口音的原因难找感觉,虽然同是第一次用方言来拍电视剧,但对黄轩而言难度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只是马得福这个角色台词很多,用方言拍大段台词戏,黄轩说这确实算是小小的挑战。
相比方言台词的挑战,如何走进“基层干部”的生活难度则大得多。黄轩坦言,自己过去没有接触过基层干部,尤其是扶贫的基层干部,“所以他们的生活和我们城市里的生活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你要演绎他,就得走进他的生活,要去了解、去感受,这一块对我来说是有点难度的。”
感慨脱贫攻坚不易,向基层干部致敬
《山海情》的故事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讲起,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了让西海固贫困地区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实施“吊庄移民”政策,动员他们从山里头搬到银川附近的平原,发展生产,再建新家园。但看似利好的政策实施起来却并不容易,移民搬迁的目的地是一块待乡亲们自己开荒拓土的新家园,因为和想象中相差甚远,吊庄户集体“潜逃”回村,如何动员追回吊庄户,成了刚从农校毕业的基层干部马得福工作后的头等大事。
饰演马得福,也让黄轩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一路走来的不易有了更深的了解,“几十年前,闽宁镇还是寸草不生的一片戈壁,没有水没有电,每天都是沙尘暴,吊庄移民前村民只能住在地底下。”黄轩说,这些《山海情》剧中呈现的情节都是历史上实实在在发生的,而如今,这里被很多人称作“塞上江南”,小镇建得整整齐齐,处处都是葡萄园,村民们还酿着好喝的葡萄酒,家家户户生活安康。黄轩坦言,如果不是拍摄《山海情》,他很难想象几十年间这里发生了什么,“这样的变化我觉得是不可思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