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版剧拥有翻拍剧无法拥有的记忆增值
《粉红女郎》作为较早的国内女性群像剧,其最大的贡献之一是塑造了四个性格不同但又令人喜爱的经典都市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是如此深入人心,直到今天依然是相关演员难以褪去的观众认知。
比如剧中“万人迷”的扮演者陈好,之后饰演的所有角色都没有超越她这一风情万种、练达睿智的古早“女神”形象。即便是后来在新版《三国》中扮演了话题度很高的貂蝉,也是负面评价居多,似乎“万人迷”是其影视形象的唯一标签了。而“结婚狂”的扮演者刘若英则借用了观众对这一形象的深度认同,化身为文艺版的“结婚狂”,用“恨嫁”这一噱头,不断地在演唱会、书以及各种场合贩卖和营销这种情绪,颇合市场,可见观众对其电视剧形象之买账。剧中的“哈妹”薛佳凝和“男人婆”张延同样可圈可点。
翻拍的《爱的理想生活》延续了原版的人物设定,但与原版保留了一定的略显夸张的漫画风格不同,新版诉诸纯粹的写实。不过,《爱的理想生活》中人物的落地却没有贴合生活,不如原版那般让人信服,这是其最为人诟病之处。比如原版中“结婚狂”龅牙自卑所以渴望爱和家庭,而新版中同样人设的“结婚狂”相貌美丽、家世显赫,却找了一个地位身份能力相貌都与其不匹配的男子,执意要与其结婚;原版中金句频出、玲珑剔透的“万人迷”,在新版中成了到处留情、不断撒播廉价心灵鸡汤,且一遇到妹妹的事就风度尽失的“傻女人”——明明因自己的感情问题搞砸了别人的婚礼,却在这样的场合侃侃而谈自己的择偶观;原版中的“男人婆”打扮中性、只谈工作不谈恋爱、能屈能伸一心只为事业,新版中的“男人婆”美丽干练、桃花不断,但表现其工作能力的方式却只有挑刺骂人摔本子拍桌子;还有《粉红女郎》中那青春张扬、善解人意的“哈妹”,在《爱的理想生活》中幻化成“万人迷”温如雪的妹妹——一个留学肄业归来、热爱漫画的21岁“少女”。
《爱的理想生活》剧情的悬浮及人物塑造的失败,不但让未看过原版的电视剧观众难以接受,更让看过原版的观众倍感失望,而这种失望,会进一步加剧观众对电视剧的批评。翻拍剧常常面临双重检阅,既有对电视剧本身的评价,也有对新旧两版电视剧的对比,而后者是翻拍剧不可逃脱的“原罪”。公允地讲,《爱的理想生活》如若不与《粉红女郎》相较,仅单纯地解读这部作品的话,虽然故事及人物存在一定的悬浮、混乱,但与一般的同类国产都市剧相比并没有太大差距。但因为是翻拍,则必然失了先机。对于看过《粉红女郎》的观众而言,这种比较是潜意识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对原版的认同还会不自觉地加大。
这是翻拍剧必然要面对的悖论:原作的知名度所带来的关注是翻拍剧的先天优势,但同时观众带着对原版电视剧多年的美好记忆的滤镜观看电视剧,会在岁月流逝和成长过程中不自觉地赋予对原版的记忆增值,并因此产生对翻拍剧的认同障碍,此时先天优势就变成了先天不足。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港版的金庸武侠剧《射雕英雄传》当年在内地播出时,风靡大江南北;所以之后张纪中翻拍《射雕英雄传》就成众矢之的,可待于正版的《射雕英雄传》出炉后,大家似乎又觉得张纪中的版本挺经典的了。电视剧之间的比较以及剧情、表演、制作的优劣是一方面,而时间的流逝所附着在不同时代人心目中的那份独有的记忆,则很大程度上先决了人们对于不同时期翻拍剧的品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