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色系荧光蛋白,被广泛应用于分子世界的精准动态成像。日前,天津大学化工学院齐崴教授、王跃飞博士团队在新型仿生荧光多肽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其研发的“彩虹色仿生荧光多肽纳米颗粒”,可作为天然绿色荧光蛋白(GFP)的潜在替代物。此项研究工作在线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应用材料与界面》。
海洋生物水母中的GFP是一种能够发射绿色荧光的生物分子,著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教授因对GFP的定向改造研究,被授予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其开发的多色系荧光蛋白,被广泛应用于生命体系中不同尺度精细结构的精准动态成像。
多色系荧光蛋白,被广泛应用于分子世界的精准动态成像。日前,天津大学化工学院齐崴教授、王跃飞博士团队在新型仿生荧光多肽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其研发的“彩虹色仿生荧光多肽纳米颗粒”,可作为天然绿色荧光蛋白(GFP)的潜在替代物。此项研究工作在线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应用材料与界面》。
海洋生物水母中的GFP是一种能够发射绿色荧光的生物分子,著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教授因对GFP的定向改造研究,被授予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其开发的多色系荧光蛋白,被广泛应用于生命体系中不同尺度精细结构的精准动态成像。
上一篇:AI应用场景应离生活更近些
下一篇:北斗院斩获2020红点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