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版本 知识点满满但又不枯燥
跟央视50分钟版本注重现场拍摄素材不同的是,BBC的59分钟纪录片更像一个学霸制作的“修复”课业一周年汇报。大量3D重建场景的支持下,普通人不太容易明白的专业知识也能很快抓到重点。
某种意义上说,圣母院重建工作从大火烧起的那一刻就开始了。摄制组采访了第一批跟随消防员进入现场的历史古迹建筑专家,他透露扑灭大火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什么是最恰当的方式,才不会因为火情给教堂带来“毁于一旦”这样的致命后果。最后选择从塞纳河取水,再由英勇的消防员冒着生命危险进入现场,把水喉放置在两座钟楼之间给水,阻止了大钟被烧毁继而坠落引发教堂坍塌的可能性。
扑灭大火后,拯救这个损毁严重有如“纸牌屋”的古教堂,建筑师、玻璃修复师、绳索专家还有工匠各司其职,但又环环相扣推进工程。
比如修复期间有大量人员需要进入内部,但石拱顶在火灾过后存在坍塌危险,上方还有比一架喷气式飞机还要重的脚手架,这时候就需要先在脚手架上放置运动传感器,在其监测下进行安全有效的工作。
其次拆掉脚手架也颇费心思,其他纪录片只展示了工人拆除现场,如何展开工作却缺少讲述。在BBC这部纪录片里,就透过3D图像告诉观众,修复过程需要给圣母院盖上临时屋顶,那么就必须挪走倒塌的脚手架,但是它们同时乱作一团且体积、重量都很惊人,只能建造一个长方形的钢架来包裹,工人才有落脚之地进行相关工作。联想到火灾发生后法国方面表示希望三五年能修复巴黎圣母院,不禁让人感叹具体工作竟是如此艰难。
另外,BBC镜头下,也有不少“冷知识”让人感觉新鲜,众所周知巴黎圣母院的玫瑰窗挺过了这次大火,但玻璃保护专家担心它们会因为铅污染受到损害,结果实际监测后收到好消息,许多玻璃因为一百多年没有清理过,从屋顶掉落的铅粉大部分覆盖在了灰尘上,9个月时间反复测试找到了“用五遍蒸馏水擦拭表面能清除铅粉”这一办法。
另一个让人饶有兴致的解决方案,就是修复这座古迹,选用的石头和橡树,并不像中世纪那样“唾手可得”,像教堂的支柱、拱门和拱顶三个地方就由不同石灰岩石头搭建而来,为此专家深入巴黎18世纪的地下采矿场(曾经也是巴黎人的墓穴),在整齐划一的人骨“注视”下找寻合适的石材,严肃的纪录片因此增添了一丝猎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