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名家现身旅游景区演绎经典桥段,游客置身山水与庭院间获得鲜活的观戏体验;一曲歌罢,余韵袅袅,不少与戏曲初逢的观众也不禁为中国戏曲古典含蓄的美而喝彩……
近年来,戏曲演员在旅游景区打造驻场演出品牌成为梨园行吸引更多受众的新尝试。旅游景区的流量能否带火传统戏曲?传统戏曲在与旅游市场需求接轨时,该如何把握创新的尺度?面对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趋势,这些问题在不断考验着戏曲从业者们。
文旅融合或成戏曲保护新方式
相关部门2017年底发布的中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显示,截至2015年8月31日中国共有348个戏曲剧种,30余年间有24个剧种消亡,17个剧种未完全消亡。
云南省京剧院副院长、小生名家朱福表示,京剧院过去排演传统剧目的机会并不多,尽管每次演出的票价并不贵,但真正愿意买票走进剧场看戏的观众寥寥,“必须采取创新的手段培养戏曲的观众群体。”
2018年,云南省京剧院与云南优剧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始新的尝试。二者联合打造了昆曲《牡丹亭》全本·精华版演出项目,并进驻昆明旅游“打卡”地——老街附近的马家大院古宅。截至目前,该剧目已上演39场。
相较昆曲、京剧,广西的桂剧略显小众。然而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院于2017年在两江四湖景区内的小剧场打造了《桂林有戏》演出项目,在一个多小时内集中向观众展示《打棍出箱》《人面桃花》等桂剧经典剧目中最精彩的片段。该剧仅2019年就上演了200余场。
云南优剧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小菜表示,目前全国多处庭院、园林景区均在探索与戏曲团体合作,“这种探索也许会成为保护戏曲文化的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