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时尚快讯 > 正文

西北风遇见江南韵,“撞”出民间音乐全新魅力

作者:Cherry    2020-06-18 09:21     来源: 未知     
文章摘要
这是天圆地方,一个圆的一个方的。指着脸上别致的墨镜,张尕怂的初登场就显得个性十足。今年疫情期间,西北民谣三部曲 《早知道在家待了这么久》《隔壁的王妈妈》《甘肃有个大

  “这是天圆地方,一个圆的一个方的。”指着脸上别致的墨镜,张尕怂的初登场就显得个性十足。今年疫情期间,西北民谣“三部曲” 《早知道在家待了这么久》《隔壁的王妈妈》《甘肃有个大夫叫霞霞》让他走进公众视野。其中,以张尕怂姑姑为原型、致敬医护人员的《甘肃有个大夫叫霞霞》视频观看点击量逼近1500万次。张尕怂红了,而一起出圈的还有他那口西北乡音和手中的三弦。

  《魔都撞上张尕怂》的诞生源于幕后团队对于传统民间音乐的执着,然而如何把小众转为大众、把“旧物”做新鲜,人物、形式的选择都是曾经摆在制作组面前的难题。苦恼之时,自带热度的张尕怂跳进了团队的脑海中,联想到共通于南北曲艺的乐器三弦,制作组同时去找上海评弹团,三方一拍即合,便有了这档“韵味很特别”的节目。

  “接到邀请后感觉很新鲜,抱着开放的态度就来了。”张尕怂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脚踩布鞋、肩扛三弦,张尕怂与主持人穿越繁华的街区走进了位于南京西路的上海评弹团,迎接他们的,是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和评弹 “丽调”传人陆锦花。这不是张尕怂头一回接触江南评弹,对中国曲艺都略有了解的他或多或少还能唱上两句。就在上月,他还与苏州评弹团演员合作了一曲《乱弹·塞北江南》并在网络上收获好评。一番南北对话过后,高博文也发现了两者在曲牌和过门上的相似之处。正如B站的评论间有网友写下的感慨:“2011年看到高博文《珍珠塔》的视频片段,2020年遇到张尕怂的作品。我,一个没在西北和江南生活过的听众。”节目中,更多人发现,中国传统音乐、民间曲艺的发展并非形单影只,交流、碰撞更能激发出灵感的火花,迸发出更大更强的号召力,给听者以穿越时空的感动。

  “祖籍”不同的三弦“互换灵魂”,缠绕在一起,朝更远的未来走去

  “小孩跟着大人唱,连词都不知道,但那样的大合唱最美。”节目中谈及儿时的记忆,张尕怂仍然十分动情。在他眼中,老家的社火和庙会是他的音乐启蒙,正是这份扎根于泥土的民间音乐情怀让张尕怂的前缀不仅仅是“民谣歌手”这么简单。每年,他都要花大量时间在西北民歌繁荣地区——甘肃、宁夏、青海等地采风、与民间艺人打交道、如饥似渴地收集各类小调。接受记者采访前,他刚刚辗转从大理抵达宁夏,进行为期10天的新一轮采风。往年,张尕怂都要用三个月的时间寻找民间“牛人”,但他仍觉得不够,未来他计划用一半的时间更细致地听“村里的歌、村里的鸟鸣、村里的风吹草动”。

  长期致力于传统音乐研究的李亚,此次负责为节目的音乐性把关,“张尕怂的特别之处在于,他通过重新填词的方式将西北民歌推到大众面前,可以说,他是一个创新者”。张尕怂在节目中所演唱的《黄河尕谣》就脱胎于历史悠久的曲艺品种——道情,他的歌曲《姐姐》《骚情哥》等都源自青海花儿和武威民间小调。

  李亚认为,由于南北方城市化速度差异的原因,民间歌曲的发展和现状也不尽相同。在南方,民间歌曲和传统曲艺多走向剧场式,而对于仍保留乡土与村落传统的部分北方地区来说,民间小调的展演方式仍依托仪式和日常生活的传承。有意思的是,过去只有在实地走访才能听到的民歌,如今因为民间艺人在直播平台上的活跃被更多人所注意。

  “抗疫三部曲”的火爆显然出乎张尕怂的预料,红了之后,有人将他称为“传承者”或“独行侠”,张尕怂对这样的称谓并不熟悉,也坦言西北比他优秀的艺人大有人在。“但我走了出去,用潮流的方式将我内心的感受唱出来。”他说,“我听着民乐长大,它们同时也化成我身体的一部分,有意识地赋予其生命力和感染力自然也变成我的职责。”

分享到:
Copyright 2014-2020 BASHALADY.COM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赣ICP备12004972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