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三轮车麻溜地穿行在曲里八拐的街巷,胡辣汤、锅盔、裤带面、腊牛肉夹馍“扑面袭来”。热腾腾的气息隔着屏幕传来,弹幕涌起一片“饿了”。
电视剧《装台》在央视和芒果TV开播,口碑领跑同期国产剧。陕西的观众固然是第一波拥趸,享受着“陕普”台词的原汁原味,沉浸于熟悉的陕西市井,无论雁塔、钟楼、古城墙等富有地域特色的标志性建筑,抑或穿插剧中的秦腔,甚至仅仅是陕西话演唱的片头曲,都让剧集的“老乡们”欲罢不能。可数据显示,网上的“自来水”里,国内其他地方的观众也没缺席。这部陕西人写、陕西人演的陕西故事,在网络平台上超过八成的用户来自北京、广东和苏浙沪地区。
若说陕西观众认可的,是剧中与自身周遭严丝合缝的风土人情,那么能跨越地域的收视魅力又是什么?茅盾文学奖得主陈彦的同名小说改编剧本肯定是关键,张嘉益、闫妮等实力派演员坐镇也是要点,另一个重要答案或许就由那看似一地鸡毛的剧情道破。
主人公顺子(刁大顺)在工友们的帮衬下,张罗了一场婚宴,酒足回家,他借着酒劲儿才把自己曾经的两段婚史、两个女儿隐晦告知妻子蔡素芬。这做法很是“鸡贼”,可真相释出,前两段婚姻恰好是小人物的不起眼却仗义、窝囊又有担当的一个注脚。观众也跟随新妻子的立场,刚要恼,却紧接着被哭笑不得继而心软心疼接管了情绪。生活不易,《装台》最吸引人的,恐怕便是小人物摸爬滚打的生活,他们在烟火气里笑着讲。
没有“光环”的群像,织就我们熟悉又陌生的“打工人生”
这可能是近来电视剧里的少数派:所有角色不带“光环”,几乎是怎么磕碰怎么来。
男一号张嘉益饰演的刁大顺47岁了,主业装台,就是替剧团搭建舞台装置和布景。故事里的他自忖是城里人,可甘愿带着一帮城中村的农民工工友干装台。本地秦腔剧团是他们最大的衣食父母,偶尔,外来的演出也会找他们装台。在装台人心底,他们觉得自己是艺术工作的参与者,但在旁人眼里,顺子及其工友们干的充其量就是蹭了点舞台的边,实质是体力活。两种不对等的理念磕磕碰碰,烦心事就来了。好不容易接了个看起来洋气的俄罗斯剧团演出,可台装完又拆完,演出一结束,对方老板就跑路了,也没个说法。工钱没要到,工友们堵了剧场的门,闹哄哄一场,最后集体去了派出所。
顺子的身后,大雀儿、猴子、转转、麻刀、墩墩……都是一同装台的农民工兄弟。他们不怕苦,“装台”两个字,却包含了软景、硬景、灯光等一系列舞台装置,摸高爬低扛重物,都不在话下。一边是吃苦耐劳不分昼夜地搭台、拆台,另一边则是多少带着市井气。比如彩排现场,他们看俄罗斯姑娘跳舞,一个个两眼放光。又比如为了讨要工钱,他们分头去盯俄罗斯剧团一众演员,可举着望远镜欣赏姑娘们在公寓阳台上的风光,怎么看都不坦荡。从某个维度来讲,他们甚至可以说是粗鄙的,但站在人物刻画的角度,其实无比真实。毫不起眼的小人物在大是大非上不含糊,在各就各位的“打工人生”里不偷懒,却难免带点“小毛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