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新”奇幻
“电影是需要不断有各种新鲜感的,我不希望去重复一些套路化的视觉和叙事,包括人物。”导演路阳希望《刺杀小说家》呈现的“是新鲜的,是用一种东方的方式去拍的一部视效电影,不是对好莱坞的模仿。”
电影讲述了现实世界与小说家笔下小说异世界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故事。从电影开拍之前,路阳就已经开始预想影片中会涉及到的奇观视效以及实现这种视效的拍摄方法和后期特效制作的方向。为了构建出独特的小说异世界,电影采用“面部捕捉”和“虚拟拍摄”的方式,这也是首部大规模使用“虚拟拍摄”的中国影片。“我们需要把动作捕捉、面部捕捉,虚实结合拍摄和虚拟拍摄这些新流程全部融入到一部电影的制作里面,这在中国电影的经验上是没有的。”
在电影实拍之前,路阳用了2个月的时间对一些场景进行了动作捕捉和虚拟拍摄,虽然是首次进行虚拟拍摄,但拍摄过程还是“很顺利,因为我们前面用了11个月来准备,为拍摄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几乎我们每一套拍摄方案,在前期全部都演练过,一方面是保证演员的安全,另一方面是要保证拍摄效果,用(这些)手段去满足对镜头的要求。”
新的探索与尝试让电影的制作周期被拉长,“一开始我就说这个电影可能需要5年时间,我要把所有这些尝试和探索的时间都放进去。”尤其是电影的后期制作确实用了很长的时间。“其实特效团队从前期就进入了”,贯穿整个周期的特效制作成为新奇幻的强大后盾。
对应于现实世界的异世界皇都是本片的一大看点,异世界的视效构想从剧本阶段就已经开始,“这个剧本写的时间长,也是因为我们要在很多概念上去进行非常具体的设计工作,在剧本阶段就开始这种设计。”片中出现的“龙”等奇观的想象“非常花时间,是最费脑子的”,在特效方面,路阳“想要走出中国自己的一个路径”,“它一定是从血缘上就是东方的是中国的。从文化本源上,一定可以找到我们最独特、最有力量的题材故事。对这个故事,对电影本身我们有十足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