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时尚快讯 > 正文

诗歌与音乐相遇,长出鲜嫩的花

作者:Cherry    2021-02-22 13:59     来源: 未知     
文章摘要
正是由于诗歌与音乐的相近与相通,所以诗人欣赏音乐,受音乐触发进而把对音乐的感受升华为诗,就很自然了。古代诗人以诗歌描绘音乐的颇不少见,仅唐代就有钱起的《湘灵鼓瑟》

  正是由于诗歌与音乐的相近与相通,所以诗人欣赏音乐,受音乐触发进而把对音乐的感受升华为诗,就很自然了。古代诗人以诗歌描绘音乐的颇不少见,仅唐代就有钱起的《湘灵鼓瑟》、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等杰作。现代诗人中沈尹默的《三弦》、徐志摩的《半夜深巷琵琶》、艾青的《小泽征尔》、韩作荣的《听桑卡弹古筝》也均是以诗歌写音乐的名篇。

 

  青年诗人许劲草钟情诗歌,酷爱音乐,继承了前辈诗人以诗歌写音乐的传统,致力于音乐题材的诗歌写作。她把自己写音乐的诗篇收集在一起,推出了诗集《音乐女神》(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2020年6月出版),这是在诗与音乐接壤地带长出的一簇鲜嫩的花,也是诗歌与音乐相结合产生的宁馨儿。

 

  诗集《音乐女神》中的作品,可以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听乐记感,就是把自己欣赏音乐的感受用诗的意象、诗的语言传达出来。另一种类型是音乐礼赞,即诗人对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思考、追寻与赞美。

 

  前一种类型,听乐记感,说来简单,写起来却是颇有难度的。诗歌与音乐尽管有相通之外,但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还是有所不同的。最重要的是艺术符号不同,音乐的符号是有规律运动的乐音,诗歌的符号是语言。乐音诉诸人们的听觉,语言诉诸人们的想象。诉诸听觉的乐音可以传达欢乐、悲哀、悠闲、绝望等情绪,不受民族、地域的隔阂,因此音乐是世界通用的语言,是没有国界的。而诗歌则由于各民族、各地域语言的差别,理解起来就没有那么便捷。诗歌与音乐艺术符号的不同,导致了所传达的信息的明确程度的不同。诗歌的符号是语言,同一种语言内,符号的能指与所指是确定的。音乐的符号是乐音,乐音既是能指又是所指,符号与实体、形式与内容融合为一个浑然的整体。这一整体固然与主体的情绪状态相联系并与他的精神运动协调一致,但是它所唤起的只是一种朦胧的感觉与共鸣,这就导致了音乐内涵的不确定性与多义性。即使是描绘性很强的音乐或标题含义很具体的音乐,在听众心中也难于唤起明晰的概念与确切的意象。所以说,音乐是可意会不可言传,是很难用具体的文学语言把它“翻译”出来的。

分享到:
Copyright 2014-2020 BASHALADY.COM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赣ICP备12004972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