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糖”频出、大数据造糖
追溯至2017年,《杉杉来了》《微微一笑很倾城》《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等剧以几十亿的播放量成为“黑马”,这类不太需要大成本投入的甜宠作品,令平台的需求开始明显昂扬。据艺恩数据显示,2018年甜宠网剧为38部,2019年为63部,同比增长65%;2020年为95部,再次增长49%。
甜宠剧供不应求,催促水平良莠不齐的编剧纷纷入局。为了降低风险、提高速度,大多数人选择依照过去成功的创作方法批量生产。“发展速度快,同质化和套路化都是难免的。”叶小楠坦言。在做甜宠剧编剧前,叶小楠也经历过多部年代剧、古装剧、喜剧的创作,她曾以为,甜宠题材会更容易,“甜”就好了。“工业糖”其实就是最初由甜宠剧与甜宠剧观众之间的一种供需关系产生的。但实际上“甜”的写法固定,愈发加速了编剧的创新桎梏。无论故事背景、职场设定、核心主题是什么,高冷的霸道总裁和贫穷傻白甜大多是标配。男女主互动时,一定要出现一些暧昧的肢体接触,不限于观众熟知的“壁咚”、“床咚”、“沙发咚”,各种“咚”……
导演王岩也曾见到过所谓“大数据”甜宠剧本,即剧中很多情节以及发生的时间,都是通过对观众喜好的调查结果而设计的。例如,男女主角第一集一定要见面;两人必须发生一些摩擦,彼此介入对方的生活;到第几集一定要有吻戏;至少第八集就要产生矛盾,几集之内就要解决掉。王岩用了一段时间,才适应了为观众定制性“发糖”这件事。“创作者更愿意顺着故事的发展来讲述。我觉得这个故事发展到哪一步了,之间肯定要有一个合理的过程。”
在编剧李林看来,很多人认为甜宠剧“好写”,但随着观众的成熟,编剧抛出个包袱没来得及三翻四抖,对方已经门儿清了,就会觉得味同嚼蜡,没兴趣了。“(对于编剧)很多的难题都在于,怎么在此基础上,预判观众的预判,尽量反套路进行创作,这是我们创作的时候不断挑战自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