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从心守矩——东方美学的形与韵中国国际时尚论坛,在线上成功举办,19位国内外各自领域内最权威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从文化创新、非遗设计、色彩美学、时尚生活四个方面,与观众们畅谈观点,展示了文化要素的传承与创新,分享了东方美学的独特魅力。
本场论坛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服装设计师杂志社、山东太阳鸟服饰有限公司(德锦华服)承办,武汉纺织大学(湖北省服饰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协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贾玺增教授学术策划,并由贾玺增教授和《服装设计师》杂志主编刘妍联合主持。论坛通过中国网、优酷、新浪、搜狐等十余个平台同步进行直播,引发了观众热烈的反响和讨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场论坛各位专家的发言内容,将以论文的形式,呈现于《服装设计师》期刊2022年第9期《东方美学》专题中,敬请期待!
精彩观点回顾:
第一场:文化创新
李超德
苏州大学卓越人才特聘教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苏州大学博物馆馆长
设计是面向未来的,除了技术的发展,当然设计是看流行的。国潮风的流行是什么?其实流行趋势的把握,就是把握时尚设计潮流体系话语权。国际设计潮流和时尚流行体系本来是由占领世界文化主流前沿的上游来决定的。设计潮流体系的话语权核心是什么?其实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她在世界文化体系里的文化影响力。任何时尚潮流趋势的发布,如果不能够占领主流文化的前沿,远离了自身的话语权,只能是狭隘民族主义的自言自语。在未来的时尚潮流体系建构中,应该思考如何建构国家设计的美学品格,时尚潮流表达应该摒弃一些具体的、浅表的形式表象设计,更深层次地表达某种精神内核,将传统元素进行现代设计转换,用年轻人熟悉的形式语言,讲好今天的中国故事。引导时尚潮流和美学倡导在中西时尚文化之间的架桥,需要创造一种有价值的概念文本,建立一种话语权体系,确立自己的设计价值和体系,进而形成自己的设计美学品格。
贾玺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国家一流课程“中国服装史”主讲教师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自古以来,龙便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文化意义。其形态综合了牛、鹿、鲤、鹰、蛇、鱼等多种动物特征,是兴云作雨、降魔伏怪、兴万物、主丰收的祥瑞符号。在运用于封建统治阶层服饰时,龙纹象征着封建皇权的神圣、至高无上的权威,有着明确、严格的使用规范和等级限制。与此同时,龙纹在当代时装设计中也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符号意义。它承载了历史与当代,连接了东方与西方,彰显了传统与时尚的诸多文化内涵和时代意义,是中国精神、中国文化和“中国风”的重要象征元素,为我们当代时尚文化生活带来了多元化的选择和创造空间。
袁大鹏
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教授
湖北省服饰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古诗词意境下的服饰美学设计是指提取出古诗词意境的基本设计元素,采用现代剪裁方法及其相关工艺,提升服饰元素巧妙合理地运用到当代的服饰设计中,突出其民族性,提取服饰设计美学元素,在充分了解古诗词中意境体现的服饰美学,加强创新性设计,创造出具有实验性的新时代民族特色成衣作品,有助于将中华民族传统精神文化与现代服饰文化相融合,起到传承文化和丰富现代“衣生活”的作用。
诗词中的空间意境多是存在于诗人的情感中,寄托于诗中所描写的具体存在空间中,想象中的意境借助于事实存在的具体景象,融入情感构建出一个新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景物和象的融合产物。
欧阳修(北宋)《六一诗话》中梅尧臣谈写诗的主张说:“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诗人借助于事物和景象的描写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对诗中描写的景象加以想象,仿佛置身其中,设身处地地来体会诗人在诗中想表达的情感。
熊英
盖娅传说品牌创始人
中国高级定制协会联合发起人
文化是历史的沉淀,时尚是文化的载体,秀场是时尚的舞台。通过对盖娅传说献礼建党百年的“征途”时尚大秀的剖析,解读中国文化对东方时尚“形”“韵”呈现的深远影响和底蕴支撑。通过将中国文化,意境化在一场服装秀中,形成故事性的动线,呈现出观感更加震撼的东方风韵艺术大秀。
围绕大秀“征途”的主题,通过舞台、置景、灯光、服饰、音乐综合地表达了东方文化构建生活方式的时尚艺术的场景呈现。从舞台呈现概念、服饰设计理念、活动举办意义等多个角度去诠释面向世界时尚舞台,“东方时尚”真正有力度的文化传承、表达与宣扬。中国,有这么多将东方之美推向国际的设计师,大家一起努力去传承和传播,用文化软实力表达民族信仰和大国自信,那么下一个时尚之都就一定会落在中国。
马凯
M essential时装品牌创始人及创意总监
随着中国在全球地位的不断攀升,越来越多人聚焦当代东方的美学变化;当下的东方文化不再是简单的符号与结构的单一复刻;M essential也在不断地思考与推陈出新,希望将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当代女性生活场景的需求高度统一,用设计的力量推动新东方美学的发展。
第二场:非遗设计
吴元新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首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馆长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通是中国蓝印花布艺术之乡,南通蓝印花布是国家地理标志项目,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是中国蓝印花布传承基地。论坛主要阐述南通在蓝印花布传统技艺与当代设计转化中新的理念和新的思维模式,围绕着传统蓝印花布在收藏研究,传承创新等田野工作实践探索中感悟,图文并茂展现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新的内在关系,鼓励年轻人尊重传统创新末来,用自己高超的艺术眼光,把传统民间艺术,设计成最时尚的当代艺术。
王悦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传统工艺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是传统在当下生活中的现实体现,它反映人类生活方式、视野及观念的变化,并在传承中不断被赋予智慧和创造力。遵循着尊重工艺的精神,本次主题发言以《重塑》、《靛情》、《和合》等作品为例,结合个人创作实践,从工艺、文化、日用和科技等方面探讨时尚语境下传统工艺与材料的可持续设计方向。
陈巍
中国女书非遗文化设计师
中法时尚美学协会中方主席
“女书”是一种流传于湖南江永及道县地区的文字,因是女性专用而得名“女书”,是世界上唯一具有性别特征的语言体系,其作品形式、字体结构、作品内容等都与女性息息相关。自1983年宫哲兵《关于一种特殊文字的调查报告》发表以来,女书研究已近40年,由于女书鲜明的性别特征,以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对父权制的反抗等女性主义视角的研究颇为丰富,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作为一种女性的艺术,女书的形式和内容都与女性和她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一独特的艺术气质是实现女书艺术当代转化的关键。
路凡
WE视觉时尚联合创始人
近年来,在现代各个设计领域中,众多设计师积极将东方美学元素应用于设计中,作为东方美学的一部分,非遗也被世界各品牌作为设计元素,运用到橱窗设计当中。
橱窗设计犹如店铺的“眼睛”体现着时装品牌的品位与内涵,也直击我们心灵深处,设计师将种类丰富多样的剪纸、蓝染、木雕等非遗技法运用到橱窗的展陈空间中,被赋予新的生命力,使整个空间散发出独特的东方艺术魅力 ,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购物体验,刺激消费,在商品营销推广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了消费者的审美水平。
非遗的故事性、趣味性在商业设计中交互式的传达,形成新的流行趋势,受到国际消费者的日益追捧。非遗与橱窗两者完美结合,不仅能够宣扬传统文化,也能够赋予时装品牌文化内涵,此方式既是橱窗设计的创新,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
胡佳楠
英国利兹大学(University of Leeds)博士
近年来,传统染织工艺的协同设计在我国已形成一大趋势,且对于传统染织工艺美学价值的挖掘也成为协同设计的重要课题,介于对该课题的研究尚有较大发展空间,故此次发言重点阐述了中国传统染织工艺在设计师-手工艺人协同设计过程中的审美创新,旨在重新思考中国传统美学与传统染织工艺协同设计的关系,发掘传统染织工艺美学创新的潜在途径,并指出当前研究的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第三场:色彩美学
李薇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首先回顾了个人前期的学习历程,认为长期的学习和积累是自己走向时尚之路的基础和动力;其次浅析了中国传统黑白水墨画和青绿山水画的色彩观念,并以个人服装设计作品为例,探索了如何将中国水墨画的意境和文化内涵延伸、转换、应用于服装创作中,介绍了自己的服装创作从黑白到彩色的转变过程和“道”与“器”的关系,以及对时尚之道的认识;最后总结了中国传统色彩观在时尚之道中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思考和探索了未来中国时尚创作的可行之路。
肖世孟
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韩国安阳大学特聘教授
泰国格乐大学艺术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外对于“美”的理解,有不同的认识。
在中国人对美的理解中,讲究外在形式与宇宙世界的秩序相统一,正所谓“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色彩之美被宇宙秩序所规定,体现在色彩的知识观念之中。
一般来说,色彩的知识观念包括以下三个内容:色彩分类、色彩象征、色彩搭配,传统五色也不例外。
“传统五色”自成体系,在秦汉时期发展定型。在秦汉形成的宇宙世界中,包括色彩在内的宇宙万物有着完美的秩序。
五色分类是宇宙分类的结果;色彩象征是宇宙秩序中色彩与万物关系的结果;色彩搭配是宇宙秩序中色彩与色彩之间关系的结果。
在传统礼制社会,礼仪服饰色彩作为宇宙秩序的外表,一方面通过礼仪活动让帝王大臣共同参与,作为色彩审美的规范;另一方面,礼仪活动吸引大众广泛的围观与热议,形成了广泛的色彩审美共识。
黄荣华
植物染非遗传承人
中纺院江南分院博士后工作站博士生导师
提起东方美学,可能脑海里浮现的就是禅意、诗意、唯美这些词语,但其实有一种美是会让人说不出话来的,那就是东方色彩。东方美学涵盖面很高,但东方色彩的研究以及内容一直是比较欠缺的,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多。中国传统色彩以及传统染色技艺就是东方色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色彩,是东方美学的基调,背后的染色技艺了解的人也不多。本文取材关注于中国传统色彩及其染色技艺,试图以此为东方美学补充一些传统色彩及染色的具体内容。
南云治嘉(日)
国际色彩形象协会会长
日本织田时尚专门学校理事
新型文化的诞生一定以过去的文化为根基。没有传统文化气息之物最终还是会因人无法接受而消逝。大家需要重新审视东方文化的分量,以及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深度。这样的文化资产是我们成为面向未来的巨大优势。东方文化是由欧洲所不具备的“无限制思想”发展起来的。为了构建明日之文化,让我们来应用基于无限制思想产生的传统色,产生新传统色的手法也将会有助于今后的设计。
第四场:时尚生活
刘悦笛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中华文化会促进会主席团荣誉委员,博士生导师
从2001年开始我们所倡导的生活美学,既是最古老的中国美学主流,也是最新颖的全球美学新潮。“生活美学热”不仅出现在东方,它已经成为新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兴起的世界美学主潮。如此一来,中国美学传统与西方最前沿的美学理论,形成了异曲同工之妙,而且也形成了一种互动关联。如今,大众对东方生活美学的追求与时尚的返本开新内在相通。我们追求新型的流行行为方式,使得生活之美同时尚之间有着天然的关联。所以时尚的衣着是体现当下审美情趣的衣着,时尚系统实际上已经将美学编织进了日常的衣着实践。
周锦
山东省服装设计协会会长
中国国际华服设计大赛总策划之一
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沁润了我们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将诗书礼乐易春秋的经典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创造出适合我们当代人们节假日、庆典穿着的服装,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造福于新时代,既是我们华服设计师的责任,也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化自信彰显和意义所在!
李加林
浙江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
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中国现代织锦技艺,保持了我国传统织锦的主要特征,采用独特的设计工艺,将数种原色丝线经过多重复合交织,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进行创作,形成数以千计的显色组织结构与色彩变化。突破了以往彩色织锦无法表现细腻纹样和丰富色彩的历史,使织锦工艺水平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李芽
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当今时尚舞台,法式妆容、美式妆容、韩式妆容、日式妆容,甚至泰式妆容等都有比较一致的概念,但一谈到“中式妆容”,大家似乎并没有一种普遍统一的认知,这和中国的超大规模性和多元成分有关。我以中西妆容对比为思考路径,提出自古以来中国和西方在妆容审美上的四点不同。并以此为依据,在既要懂得取舍,又要适应多元的基础上,提出当代“中式妆容”的三种风格。
张伊宇
前东北虎婚礼服设计总监
中式婚礼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在纹样题材的设计上,主要有:纳福纳吉、龙凤呈祥、多子多福、花添囍事四类吉祥纹样,体现的是中式婚礼服要拥有,要珍藏,要传承”的理念之美。在纹样工艺的表现上,主要采用:缂丝、云锦、刺绣这三种非遗工艺,臻萃千年织造绝艺工艺表达。在色彩的甄选上,主要有:中华五色,传统中国红是中国人的魂,是传统文化的底色。婚礼服纹样的设计之美,是一场与幸福有关的中国文化复兴与新兴的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