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运动手表领域,有一个争论从未停息:是穿戴设备,还是传统运动腕表?近日,权威市场调研机构IDC关于2020年Q1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的报告显示,全球可穿戴智能设备总出货量为7260万部,同比增长29.7%,预计到2024年出货量将高达5.268亿部。而与此相对比,瑞士钟表工业联合会(FH)在日前发布了瑞士钟表上半年出口额全面下降的消息,在这场“腕间资源”的竞争中,传统腕表真的已经处于下风了吗?不,数据并不能完全概括腕表这一相对具有特殊“附加值”的产品。在不同的场景和偏好下,智能手表和传统腕表并不一定是非此即彼的选项。既存在显著区别,也不断跨界融合,未来更多的可能性,尚待激发。
“智能”VS“传统”,是否终有一战?
不可否认,运动时智能腕表的方便之处。许多人把智能手表当做是智能手机的“腕间分机”,在运动健身等不便拿出手机的特殊场景,“瞄一眼”即能获取信息的智能手表避免了拿出手机的“大动干戈”。除此之外,对跑步、骑行、登山、游泳等不同场景运动数据的精准分析,对心率、血氧浓度的健康数据的实时记录,都有助于佩戴者更高效地定制科学的运动计划并进行个人健康管理。
反观传统运动腕表市场,在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热气腾腾”的衬托下,就显得安静许多。
不过,被部分人诟病的“功能单一”,在另一部分人眼中却因此独具优势:相比起市面上大部分智能可穿戴产品两三年一迭代的生命周期,传统运动腕表若保养得当,使用寿命可无限延长。况且,在崇山峻岭、浩瀚深海、炙热火山、极地尽头等极端环境下,传统运动腕表的强大性能才充分显示优势,成为探险者们忠实可靠的陪伴者。
而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说智能可穿戴设备具有更强工具属性,传统运动腕表则远远超出单纯靠功能取胜的工具范畴,更成为彰显佩戴者身份地位、审美品位的浓缩符号。此外,以潜水表为代表的运动腕表,常常被赋予了更深厚的文化内核,置于腕上的一瞬间,仿佛就已化身大自然的探险者、守护者,或者是精彩赛事的记录者,太多未知,静候探索。
跨界融合才是终极趋势
事实上,在“智能”和“传统”之间,一定是二选一的选项吗?并非如此,你也可以“都要”。事实上,在这场由智能手机品牌开启的“腕表智能化”之战已经蔓延到了传统的高端制表领域。昔日看似高坐云端的顶级制表品牌们,也纷纷下场,推出了自己的智能腕表产品。一方面,有品牌爱好者们拍手称快:毕竟这大大降低了入门顶级制表的价格门槛;而另一方面,也有许多的骨灰级爱好者扼腕叹息:传统制表的坚持何在?
是的,还有许多传统腕表在坚守,毕竟,腕表的科技感绝不仅只有智能腕表这一个形式。无惧环境与时光的精准走时、令人叹为观止的复杂功能带来的机械美感,突破极客们想象的特殊材质,谁说这样科技感来得不高级呢?
正如宇舶表首席执行官Ricardo Guadalupe在提及 Big Bang e智能腕表时,以“品牌高科技材质与当今前沿数字技术”对“融合的艺术”这一品牌理念进行了全新的诠释,泰格豪雅首席战略及数字官Frédéric Arnault在解释Connected智能腕表时表示“工程设计与机械腕表别无二致,需要对细节一丝不苟”,或许可以代表传统制表品牌希望最大化发挥自身优势跨界智能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