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正:从最初的小学徒到现在的工艺美术大师,您是如何踏入木雕行业并努力拼搏了六十多年的?
陆光正:我走向木雕这条道路原因十分偶然。我家里没有人从事木雕行业,不是木雕世家。父亲是一位裁缝师傅,天天和布料打交道,母亲在家里料理家务。小时候虽然在学校、祠堂等常见到木雕,也知道木雕好看,但没有去追求雕刻这方面,反而更喜欢音乐和绘画,尤其是音乐。东阳婺剧、吹笛子、拉京胡等装满了我小时候的梦想,当时经常会写一些小的曲谱,向往着以后能当一名音乐家。有一次老师带我们去东阳市文化馆、中学参观,当时感觉搞音乐一定需要高水平的老师去教,但我是在山沟里念书根本办不到,觉得在音乐方面发展根本没有希望,就下决心学习绘画,研究雕塑。由于经常在村里画一些宣传壁画,乡长十分看好我,说东阳要开木雕学校,建议我去参加考试学木雕。刚好跟我的爱好契合,便报名考试,结果成功考取。当时上木雕技校比上大学更让人羡慕,普通上班族月薪三十元,我小小年纪每月就有九元补贴,还能转成城镇户口吃商品粮。
学习两年后,我进入东阳木雕厂,领导很重视,把我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师傅要求我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我下定决心,要把技艺学精。十五六岁的孩子,贪玩好动,工作之外,各类活动又多,要静下心来钻研业务并不容易,总感觉没时间,可是不学习又怎么提高呢?我就给自己定了个规矩:每天晚上十点开始学习,学到十二点。白天工作晚上学习,这样连轴转,很快就吃不消了。有时候累瘫在床上,听到木楼梯“咚咚”响起,那是师傅上楼来检查了,我马上弹起来,振作精神继续画。
“把技艺学精”的信念始终支配着我,但自己玩心还是没法完全收住,怎么办?为了坚定信念,我用小刀割破食指,用鲜血在白纸上写了四个大字:“争取第一”。我把“血书”挂在蚊帐后面,每次躺下都能看到,为了“争取第一”,就要拼命苦学。这四个字起初是红色的,后来变成紫黑色,到了春天空气潮湿,血字长毛后又变成白色。“血字”激励了我好几年,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的,我能把整本画册完整地背下来,在白描、勾线上狠下苦功,任何东西随手就能画出来。出门看到一座山,就忍不住想画到纸上;坐火车从来不闲着,看到什么就画什么,记录乘客的形体、动作……就这样日复一日地画,全都印在脑子里,后来,我创作基本不需要再翻阅资料了。从写血书到有所成,靠的是不断实践和积累。不实践是不行的,再聪明、再有天赋也不行,实践多了才能有硬功夫,才能有创造力。
从上技校开始,国家在我身上没少下血本,是国家培养了我。感谢国家的培养,感谢国家对工艺美术的重视。我在三十、四十多年以前就已经走遍全世界了,国家派我们出去学习,通过对国外文化和技术的了解消化,对我们东阳木雕的创新、设计等各方面提高起到了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