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时尚快讯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再论《回乡偶书》“鬓毛衰”诗案

作者:Cherry    2021-02-10 13:38     来源: 未知     
文章摘要
目前我们所见到的最早著录此诗的是宋人孔延之所编《会稽掇英总集》(以下简称《总集》)。是书卷二有贺监一条,此条下首列唐玄宗赠诗,接着列举李适之等三十七人送贺知章归乡

  目前我们所见到的最早著录此诗的是宋人孔延之所编《会稽掇英总集》(以下简称《总集》)。是书卷二有“贺监”一条,此条下首列唐玄宗赠诗,接着列举李适之等三十七人送贺知章归乡诗,然后引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二作“幼小离家老大回,乡音难改面毛腮。家童相见不相识,却问客从何处来。”

 

  《总集》中所录饯行赠诗场景与两《唐书》贺知章本传所载相合。据《四库提要》,此书大约编成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这是目前所能见到的《回乡偶书》的最早面貌。南宋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诗》,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奏上,其中所录《回乡偶书》与《总集》所录完全一致。可见这一版本的《回乡偶书》在两宋时期一直流传不辍。

 

  此诗第二句“乡音难改面毛腮”之“腮”字,为“顋”之俗体字,在《广韵》中属咍韵,与第四句韵脚“来”同一韵部,而第一句末字“回”为灰韵,与咍韵同用。因此,“回”“腮”“来”三字押韵,并无任何问题。“面毛”即胡须,“腮”即两颊下部,此句是说乡音未改但是两腮已经生须。

 

  “家童”,一般指私人家中的仆人。我们从两《唐书》本传中知道,贺知章于天宝三载(744)上疏求为道士并还乡里,又舍家乡旧宅为道观,玄宗皆许之。如此看来,则诗中所云正是贺知章回到故乡旧宅,与家中仆人见面时的一段场景。

 

  笔者认为,《总集》中所记录的《回乡偶书》,无论在押韵上还是在释义上都无任何问题,且与贺知章的事迹相合,应该是其诗作的原貌。

分享到:

新闻推荐

Copyright 2014-2020 BASHALADY.COM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赣ICP备12004972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