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片核心:故事强度、人物力度、主题深度
在大片中成长起来的中国观众,已不再满足于视听感官层面的场面烈度。因此,高超的技术仍是票房基础,但故事强度、人物力度、主题深度才是征服观众的核心。这在由广州市英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寰宇娱乐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的《拆弹专家2》(导演:邱礼涛)中表现得很清楚,它堪称《拆弹专家》的升级版,把年度国产商业电影和港式警匪片推向一个新高度。
首先是场面烈度。影片开场即是模拟地铁火光冲天、机场被夷为平地的惨烈场面,点明复生日恐怖袭击的可怕后果。然后倒叙5年前的表店抢劫,潘乘风舍己救人承接“压力手雷”。继而与董卓文同步行动拆除连锁炸弹,但是救猫咪事件炸断潘乘风的一条腿。后续还有教统局自杀式爆炸、酒店剪彩现场高空泳池爆炸、医院枪战、街巷追逐、承受狙击手射击的广场拆弹、地铁站枪战、地铁控制室枪战、国际金融中心地下枪战、地铁车厢里的核弹、青马大桥炸毁、冲天海水涌向堤岸,等等。强大的工业制作和技术水准,使每一个火爆场景都极其逼真,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和情感冲击。
影片的故事强度令人赞叹。强烈的冲突在多个层面展开:有警与匪的主线冲突,也有警员之间的个人冲突,有个人与体制的冲突、个人与社会的冲突,更有人物内心“善与恶”“真与假”的自我冲突……密布的悬念充满事件进程。悬念是未知引起的吸引力,悬念的一次次设置和解开令故事充满张力。还有身份反转、植入记忆,董卓文和庞玲的回溯讲述在故事节点和时间衔接巧妙契合。高密度快节奏的叙事推进,人物情感过程的逻辑推演,无不呈现出警匪类型的守成与创新。
影片的独特性在于人物力度和主题深度。影片的难点不仅在于演绎主人公从善到恶的黑化过程,更难在他又一次人性逆转的合理性和可信度。无论是潘乘风的黑化、博士的自杀式爆炸,还是“复生会”头目马世军的成长史,连缀人物“憎恨”“愤怒”“报复”的情绪生成脉络,从某种角度揭示了种种弊端与人性之恶的关联性,加深了主题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