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小说改编有两个必要因素,除了对文本戏剧性的挖掘,还需赋予原著新的理解和呈现。喜剧的改编在此之上又提出了一层要求:对文学中的喜剧性作创造性发掘。原著小说中的智商“低”表现在犯罪分子引发的一连串低级误会和办案警官犯的低级错误上,而话剧《低智商犯罪》用戏剧语汇重新定义“低智商”的喜剧内核,让故事在舞台上焕发生命力。虽然张一昂探案方法惹人发笑,但他却总能在绕了一个个大弯后准确抵达问题的中心,“低智商”警官实则大智若愚。
改编对喜剧的探索并未止步于此。戏剧的幽默与文学不同,语言的幽默若与人物及其行动脱节,在舞台上将寸步难行。因此,一个喜剧的成功光靠剧本远远不够,真正为作品注入灵魂的是导演和演员对文本的二次创作。《低智商犯罪》汇集了一群优秀的喜剧人,他们赋予场上数十个角色完全不同的人物色彩,设计了贴合人物性格的语言与动作,在角色的碰撞间,每个场面中丰富的喜剧性被挖掘出来。例如“开密码锁”这个小说一笔带过的简单细节,在舞台上被构成了一个层层加码的精彩段落。
小说《低智商犯罪》结构碎片化,文字的镜头感很强,非常适合影视改编。话剧《低智商犯罪》并未因此却步,反而巧妙地利用了文本的电影特性,并将这种“电影感”用恰当的舞台语言表现出来,给观众层次丰富的观剧体验。故事发生在三江口的不同角落,仅舞台上需表现的必要场景就多达22个。舞美设计将舞台构架成一个两层的箱盒式结构,盒子的上层开放,可随意划分出多个演区;盒子的下层则为嵌套结构,自由组合时亦可变换为各种大小、功能的不同空间。碎片化的电影场景由此被自然地表现出来。舞台能够真正在审美层面做到与电影通感的并不多见,这一点上,《低智商犯罪》不失为一次成功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