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三八国际妇女节
广州水云间女装携手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共同呈现三江源女性环保人故事
探寻在地女性坚韧、果敢、从容的东方她力量
东经89°24′至102°23′,北纬31°39′至36°16′,连绵千里的群山,起伏不绝的草场,月光般神圣的灵泉与河流,构成三江源的广阔场域。海拔4700米的高山牧区里,女孩们从小赶牛放牧、挤奶,她们当中很多人没走出过牧区,能坚持学业的屈指可数,有很多梦想,却一生都在家庭里。然而,当她们成为环保人,女孩们的命运轮转,有了为之奋斗的事业:记录环境日记,监测水源,巡护野生动物,沿着河道捡垃圾,践行零废弃生活,以最朴素的方式保护家乡,也在广阔自然找到立足之地。携手青海省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水云间回到中国生命和文明最初起源的现场,记录一组真实女性群像,愿藉此展开一幅原生东方的女性图景——坚韧、勇毅、灵动如水。
她叫,巴央
写日记的人
生命起源于水。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养育了全球近三分之一人口。巴央,出生成长在澜沧江源区的那索尼村。晨起铲牛粪、挤奶、牧牛,是她每天都要干的活。2018年,初中毕业回到家的巴央,在爸爸的鼓励下加入囊格环境保育志愿团队,承担起记录环保日记的任务。日记内容细致而琐碎——风雨雷电、阴晴圆缺,鸟兽的踪迹与数量,植物的生长与凋零,水源的冰封与解冻、枯竭与重现,以及水势大小,凡此种种均记录在册。三江源协会的洛松老师告诉她,越来越多离开草原的人不知道家乡的变化,环境日记是最宝贵的数据库。
「放牧,挤牛奶,做饭,是我们牧区女性的日常,
初中毕业后回家记环境日记时我16岁,
七年过去了,我找到了放牧之外的另一种生活选择。」
保护
山河之源
变化的气候,对仰赖自然生存的人们有着更深的影响。巴央家附近的水源干枯,牛必须赶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才有水喝。2021年,巴央正式加入三江源女性环保人网络,成为了一名女性环保人,拥有了正式的工作。跟随协会工作站老师,迎着风雪上山安装红外相机,监测水源。工作站有装满6700多个水源地标本的水档案馆,像一个小型博物馆,一瓶水,代表一个水源,记录着水源地、牧户家的名字。她还学会用高原无污染纯净材料做手工皂、唇膏,拥有一门生计的同时,也让水源地的牧人用上无污染洗护用品。
「小溪河川里,波光粼粼的流水,
对我们而言,不只是水,那是祖先们的血液。」
高原之上
向上生长
巴央在三江源协会学到很多新技能,用牦牛奶、酥油做生态产品,烘焙面包,使用二手衣物缝制环保袋、围巾,拍摄剪辑纪录片……认识很多来自天南海北的朋友,谈笑间初探世界。她能和所有人迅速熟络,她身上有着牧民的成熟与担当,又保留小女孩天真灿烂的本性。这一切,给了她前所未有的自信和勇气,在真实的、不加修饰的原始地域中,她知道了如何安顿自己。2023年,巴央被BBC评为100位最有影响力的女性之一。
她
她们
三江源女性环保人网络里,巴央,只是当中的一个。高原的环境,与扎根这里的每个人休戚相关。写日记、捡垃圾、做手工皂,过零废弃生活,这些在局外人看来伟大异常的事情,对于生活在三江之源的女性环保人来说,是改善生活、保护家乡的平常事。她们为了共同的目标汇聚在一起,在各自的领域里发挥着作用,不断穿行于清冷的大地间,重复着枯燥琐碎的工作,她们的内心依然细腻温和,从每一瞬际遇中获得满足。像这里成千上万个水源汇流成江河,在⼴阔的草原上⼀起闪着⼀簇簇细碎的光,奔向更远的地⽅。
苍茫天地间,万物皆为渺小
但淳朴坚韧的品格,让渺小也变得深刻
高原上的格桑花,以柔韧根系扎进冻土
用智慧与坚持守护着「中华水塔」
特别鸣谢
三江源女性环保人网络
由青海省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组织成立
旨在建立游牧社区妇女的社区认同,提高女性的社会参与
女性环保人们来自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的牧区
她们为了共同的目标汇聚在一起,在各自的领域里发挥着作用
做环境日记,水源监测,践行零废弃生活,普及健康知识,延续游牧文化
在这个网络中互相学习和成长,共同守护家乡的草原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