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科学”的交融
第一次读完《动物来信》这套书时,我很自然地想起了历史上关于“文学与科学”之关系的多番论争。很多文学写作者和科学工作者都对之有过深入思考,其中亦不乏以各自的方式展开实验写作者,如威廉·华兹华斯及其化学家好友汉弗莱·戴维、柯勒律治、左拉等;有的学者考察发现《物种起源》的组织结构深受狄更斯小说的影响;科幻作家阿道司·赫胥黎更曾在《文学与科学》中呼唤:“文学家们和科学家们,让我们共同向前推进,越来越深入地推进到不断扩大的未知地带。”具体到科普写作而言,这些年来,“让科普变得有温度”的理念可以说已经成为国内科普界的共识。
用价值追寻和审美追求去关联零碎具体的知识,原本就是人类的内在需求。而在众多“美”的表现形式中,文学天然地成为科普写作者最容易亲近的一种。遗憾的是,目前国内这类探索多在科学专业背景的写作者中展开,文学写作者如何发挥自身所长因应赫胥黎的这一倡议,显然仍是一道难题;与此同时,科学专业人员在为作品寻找审美归宿点、提升作品艺术性方面除了科学美文之外,是否还能从更多的文学体裁和技巧中找到适合且有趣的书写方式,也是颇值得考虑的一点。
《动物来信》非常出彩地回答了这一问题——它在“科学美文”这一文体之外以多种地道的“纯文学”形式回应了“自然科学”的诸多价值寻问;并且印证了作为艺术形式的一种,“文学”与科学所关心的命题、二者内在的终极价值追索是息息相通、源属一脉的。
从序言开始,《动物来信》已经暗示着这是一次文学与科学的共同冒险,并对作品的价值取向作了透露。